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相继出台了禁止公立高中跨区(市)招生的政策。从本质上,这就是要将高中教育市场划分为一个个以更小的地域为单位的市场。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政策出台则正是因为在最近二十多年里,中国的省域内高中教育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具体表现就是学校可以跨区招生、学生可以选择跨地区就读高中,而不是很多年前初中毕业生主要在本区县高中就学的情况。

这个趋势进而导致了:(一)农村高中数量的大幅减少;(二)高中的平均规模大幅上升;(三)不同类型高中的规模差异不断增加。这些变化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比如,农村高中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生源流失到质量较好的高中。而正是因为质量好的高中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掐尖招生,才会产生通常所说的“超级中学”,以及“县中沦陷”。

因此,我们不难想象限制跨区域招生政策的初衷。其一,这样的政策可能是为了保护那些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高中。否则的话,很多高中(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高中)将面临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学生质量下降甚至是学校关门的风险。其二,很多人认为学生的跨区流动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其理由是:只有高收入家庭才能够支付得起跨区择校的费用。为了维持教育公平,应该禁止公立学校跨区招生。其三,还有一些人对大规模中学(特别是超级中学)存在片面认识。一些专家把超级中学看作是教育异化的产物,认为它违背了教育规律,只是高中和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于人才的培养有害无益。为了限制超级中学进一步膨胀,应该禁止跨区招生。当然,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促使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禁止跨区招生的规定。

那么,应不应该限制跨区招生?限制跨区招生的后果如何?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分析一下为什么高中跨区招生的现象在近些年变得越来越普遍,即为什么高中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有很多原因会促使高中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加深。首先,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交通、通讯成本降低大大减少了学生跨区择校的成本,其中既包括与交通和通讯相关的直接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也包括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质量差异所需付出的信息成本。信息成本的降低,使得家长很容易知晓不同高中的教学质量差异。其次,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负担跨区选择学校费用的能力也大幅增强。

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的高回报。特别是,近年来精英大学的回报率不断上升。虽然中国自从1999年以来,已经大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但是好大学的招生名额增加得并不多。而现有的研究同时表明,精英大学的回报率上升非常明显,这使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当高中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时,家长在不同教学质量的学校间择校的激励就特别强——而这在那些高考指标较少的省份会更加明显。

最后,我们的高考主要以省为单位、通过标准化考试的方式进行招生,这使得在省内选择高中成为可能。

总结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市场的一体化背后有着强大的经济力量,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发挥作用的结果。只有了解了高中市场的一体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限制跨区招生的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导致高中之间更强的竞争,同时导致学生在不同学校间的分层。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市场一体化很有可能提高了高中教育的效率。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对于那些集中在超级中学的优秀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做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案,不会因为要照顾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而影响教学进度。

当然,有一种对市场力量的担心来自于公平的考虑。跨区就学可能提高就学成本,贫困家庭在获取信息方面可能不及富裕家庭,而且,市场一体化可能导致那些好学校收取更高的学费。这些都让人担忧高中跨区招生带来新的不公。这些担忧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市场一体化所带来的公平问题确实值得研究。

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学生除了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还是教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投入要素,而且,优质的投入要素(好学生)会在教育生产过程中产生很强的外部性。因此,跨区招生的高中实际上有很强的激励补贴优秀的学生(为优质的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只要贫困家庭的学生足够优秀,他们甚至可以以更低的学费(以发放奖学金的方式)被招收到本地以外的高中。从这个角度讲,高中教育市场一体化并不必然带来新的教育不公。

基于这些分析,限制高中跨区域招生实际上是把一个一体化的市场人为划分为多个封闭的小市场,会带来效率的损失。也正因为如此,在市场力量足够强大的情况下——现实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的——这些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家庭和高中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规避这个政策。比如,限制高中跨区招生的政策通常只是针对公立高中,对私立高中则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因此,如果这样的政策得以实施,私立高中体系将从中获益。而在现实中,一些地区的公立高中也可以通过与私立高中“合作”的方式,来规避政策的影响。

不可否认,高中市场的一体化过程确实对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高中)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但是,这也是竞争的结果。那些在为高中生准备高考方面不具有优势、无法吸引优秀学生的高中,需要做出的转型,包括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只有这样,这些高中才有可能继续生存。否则,它们将面临被关停的风险。但是,这样的努力和转型无疑对于高中“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对于提高更多人的人力资本也是有益的,也符合我国鼓励职业高中发展的政策。

以上都是一些猜测性的理论分析。目前关于高中教育市场深入的研究还非常欠缺,期待着有更多的研究者对这个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话题:



0

推荐

邢春冰

邢春冰

3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工资与收入分配中心主任,德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移民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微观计量应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