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各种在线教育、基于大数据的教育产品营销、人工智能的应用等等,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产业,教育科技公司也蓬勃发展,这大概正是人们开始大谈教育技术的原因。问题是,这些高科技新潮技术,真的改变了人力资本生产吗?涉及儿童和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投入产出关系真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了吗?

这大概可以分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在微观层面,个体的人力资本形成有一个“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技术涉及不同的投入要素和产出间的关系。投入包括孩子的能力和人力资本基础、他(她)的精力和兴趣、家人(父母、祖父母)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学校的投入(包括师资和软硬件)、校外机构的投入以及同伴之间的影响,等等;产出则包括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偏好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或提高。这既涉及习惯、品格、信仰的培养,各种能力技能的培育,也包括知识的传输,而且这些方面又相互影响。

这一相当复杂的过程,传统上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的对象,但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也逐渐成为经济学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诺贝尔奖得主Heckman等人的研究就强调了认知和非认知能力间的互补性以及早期人力资本和后期人力资本的互补性。最近的畅销书《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所讨论的教养方式,本质上也是把教育看作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由于父母和孩子的目标往往并不一致,导致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上愿意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同,家长对于这些矛盾处理方式就意味着不同的教养方式。当然,不同的教养方式自然也对应着家长不同的时间投入。

取决于要将儿童塑造成怎样的人,我们使用不同的投入组合(不同的师资、不同的家庭投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尽力达成我们的目标。不难想象的是,人力资本的生产很难像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通过技术创新而大幅提高产量。而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生产必然要涉及“被生产者”自身的投入。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技能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必须要自己去体验、领会、理解和运用。但是,一个儿童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外界在其身上投入的金钱(除了与人力资本提升有关的材料外,通常买来的是其他人的时间)和时间很快就会面临边际产出下降。遇到孩子能力较差或者和父母的目标严重不一致时,就更是如此。而在工业生产中,企业的生产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产生规模经济;现代的组织形式也能相对较好的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匹配和利益不一致问题。而在儿童的人力资本生产中,孩子和家长的匹配基本上是天注定。

当然,就当前的状况,教育的生产也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但这些改进通常不涉及新潮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些前沿的学术研究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班级规模、学生座位顺序、性别比、宿舍安排、(祖)父母照料、睡眠时间、教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对于学生能力的影响。很显然,这些因素与前面提到的要素投入数量或不同组合方式有关,但是与那些新潮的技术却关系很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这个领域是一个传统的、典型劳动密集型的部门。

尽管技术难以改变人的培养过程,但这不意味着它不会改变这个领域的组织形态和产业结构。我们所谈论较多的教育技术通常不是教育本身的技术,而是组织教育生产、影响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不同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不同要素的使用数量。

以网上教育为例,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诸如VIPKID、哒哒ABC这样的产品成为现实,中国的小朋友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国外的教师资源。这些线上英语教学并没有显著增加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效率(?),只是改变了投入要素的组合方式:线下教学的时间金钱成本很高;线上教学使得中国的学生向外教学习更容易,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好的教育资源。教学效果则取决于学生和老师的匹配程度以及线上互动的效果。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某些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大幅扩大了相关的市场。

互联网还使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模式能够为更多的学生享用。一些教学效果好、有特色的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大量的学生授课。比如,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经常在百万以上,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所能覆盖的学生数量。此外,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还可以使好的教学模式占据更大的市场,表现出规模经济的特征。尽管这些技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但确实会影响教育行业的格局。网络可能会造就出一些收入远高于普通老师的明星教师。据说在一些教育科技公司,优秀教师的收入可以拿到百万以上的年薪。网络还造就出规模超大的“学校”——只是他们并非像超级中学那样实实在在的存在。

除了科技的发展给教育行业的冲击,家庭教育服务需求的增加则是各类教育科技公司蓬勃发展背后更根本的力量。无论是从消费还是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花销都在增加,导致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上升。从消费的角度看,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需求上升——套用经济学的术语,教育服务是随着收入提高而需求增加的“正常商品”。类似于购买电器、出门旅游,家长从孩子的成长中收获了欣喜和满足;而且收入越高,家长越看重这方面。从投资的角度看,技能回报的上升也促使家庭增加在教育上的投资。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英语的作用日益重要,这是很多家长在上面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重要原因。我们花费时间和金钱让孩子学习英语、音乐、网球、参加各种活动,既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技能,也是使其将来能够享受更加高品质的生活。

当然有一点不应被忽略:很多教育技术和与之相关的服务只是让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或者说它们本身是学生之间竞争社会资源的必然产物。给定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给定好大学对一个人的就业前景如此的重要,很多家庭购买教育服务主要是为了增加孩子在各种竞争中的实力。由此催生出的教育产业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的浪费,是家长们“寻租”的租金。只有通过增加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减少对学校的歧视才能降低这方面的竞争。果如此,很多教育服务就将失去需求,但这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件好事。

话题:



0

推荐

邢春冰

邢春冰

3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工资与收入分配中心主任,德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移民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微观计量应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