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十六年前,山东聊城的陈春秀参加高考,报考了山东理工大学,却没能等来翘首期盼的录取通知书。直到2020年,陈春秀参加完曲阜师范大学的成人高考,在学信网查询学籍信息时,才发现她已经上过一次大学了,毕业的大学正是当年未能如愿的山东理工大学!由此才牵出了这起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件。此后,山东又曝出近两年查出242起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件的消息;紧接着,苟晶、王丽丽、王娜娜等一个个案例进入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让人回想起当年的罗彩霞……

 

这一起起的案件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曝光出来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人会对此感到震惊。实际上,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经过简单的推理大概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首先,高考的结果对于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的影响太大了。高考落榜的陈春秀外出打工,做过食品厂和电子厂工人、拉面馆的服务员,收入微薄。而冒名顶替者大学毕业后做了政府公务员。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尽管两个“陈春秀”并不是彼此的“假想人生”(反事实),但是大学对于个人的重大意义,足以激励人们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至于冒名者如何能毕业、上大学使她们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大学文凭的价值何在,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了)。

 

其次,但也许是更重要的,一些(应该也可以说很多)手握金钱和权力的人,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准则。这些人手握金钱与权力,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影响资源的分配和公众的福利。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用权力和金钱为社会谋更大的福利,却用其来牟取私利——而且是以危害社会和腐蚀公平正义的方式。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有个更好的工作,就不惜毁掉别人的前程。

 

这些行为的危害是巨大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受害者,是那些被冒名顶替者。对于受害者,冒名顶替者所做的事情,无异于谋财害命。一个本可以凭自身努力而改变的命运,不得不以更艰辛的努力来获得了,或者就以一种更卑微的方式存在了。

 

同样明显和直接的受害者,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是教育体系的公平与公正、自由与活力。今天,我们痛苦抱怨大学的僵化,一定程度上是这些腐败行为对大学的侵蚀造成的。我们战战兢兢地提防着社会的腐蚀和内部的腐化,用各种规章和形式筑起一道道墙,然后把学校搞得如同一潭死水。这些行为在侵蚀公平正义的同时,还对教育体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的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个546分考生在大学所能获得的以及她带个一所大学的,要远远高出一个300分的考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也是如此。

 

但是,这些——无论是对公平正义的腐蚀还是效率的损失,都还只是所有危害中的一部分。这些行为还通过很多其他细微的、不可见的、长久的方式,侵蚀健康社会的躯体,不断积累、扩散,腐蚀社会的风气、固化社会流动,一点点一步步把一个有望开放、公正、有活力的社会推向可怕的深渊——看看那些老虎苍蝇带给我们的,大概就可以理解了。

 

也许,有人会如释重负般庆幸道,现在终于不会有冒名顶替了!确实,有了网络和大数据,直接的冒名顶替确实没了操作的空间。但是,权力、金钱和既得利益对于教育公平的腐蚀却似乎从未停止。有的人,本来是往届生,摇身一变成了应届生,然后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有的人,篡改学习成绩,窃取了985的保研资格;还有的人,以4500万的代价,把子女送入美国名校。这些手握权力和金钱的人,都没有把权力和金钱看成是对社会的责任,而是利用它们来牟取更多的私利。

 

更可怕的,可能在于教育的不公以一种更普遍和不为人察觉的方式存在着。但其本质仍然是巨大的收入差距和不良的社会风气下,家庭背景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公。富足的城市家庭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然后在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与农村的孩子一起参加高考,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果说冒名顶替者、造假者、行贿者还要为他们令人不齿的行为担惊受怕最终得到惩罚,那么,富足人家因为地域或者家境而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简直是光明正大可喜可贺的了!但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比赛,没有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公平,而是让它朝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话题:



0

推荐

邢春冰

邢春冰

3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工资与收入分配中心主任,德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移民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微观计量应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