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破五唯是改革的导向。这当然是因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痼疾,危害颇深。在高校,唯论文和唯帽子的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唯论文,涉及几乎每个大学老师的根本利益。

有意思的是,近一年来,我碰到一些学术界的同行,通常聊着聊着,大家就开始慨叹,“这年头,文章愈加难发了!”苦闷溢于言表。都已经要破五唯了,为什么还在为发文章愁断肠呢?

乍听起来,都觉得唯论文确实不好。但是,在破此唯之前,还是应该分析我们为什么唯论文,以及是怎么唯论文的?导致唯论文的原因很多,有很多人将官方的评估体系看做是唯论文的根源。这很有道理,但也不尽然。我们总是想去判断一个学者的水平如何(不只是在晋升和各种评奖的过程中),在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是去读他的文章,而是去看他的发表记录。因此,与其说问题在于唯论文,不如说是唯发表。学者写论文本是天经地义,通过论文传播学术成果、以文会友也不失为人生乐事。只是当我们一味用杂志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问题才出现了。当它演变成唯杂志唯发表之时,才成了真正的问题。

而我们是如何唯杂志的呢?对于一些高校的老师而言,大家“唯”的通常是少数几本杂志。在经济学领域,英文有所谓的五大和领域内的顶刊,中文大概就是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之类十几本杂志。很多老师抱怨,这些杂志投过一圈没有希望,就不知再投向何处了,因为拿到其他杂志去发表,没人看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水平和成果数量都已经大幅提高。给定固定数量的少数好杂志,在上面发表有多难可想而知。也正因其难,很多学校才将其看作是衡量学者学术水准的准绳。

由此冒出来的一个想法是:破除唯论文的痼疾,也许并不在于降低论文的重要性以及减少论文发表,而是恰恰相反。应该增加论文发表的平台,也就是杂志的数量,同时降低论文平台(杂志)之间的质量差别。正是因为当前发表的平台少,一些期刊的市场力量太强,才导致这些期刊的价码飞涨。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好的平台上发表论文,有助于缩小学者之间的人为差距。大家也能够以更加平和的态度对待学术发表。即便不能破除唯论文这一痼疾,它的危害大概也在能够容忍的范围。

因此,要不“唯论文”,并不是要降低发论文的激励,减少论文的发表,而是要鼓励更多的论文发表,为优秀的论文提供更多发表的平台,由此来给于学者们恰当的回报和激励。

话题:



0

推荐

邢春冰

邢春冰

3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工资与收入分配中心主任,德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移民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微观计量应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