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几年前,我的博士后导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古老的王国,国王拥有包括臣民在内的一切。国王非常爱惜它的财产,治下的百姓体魄健康。因此,他颁布了一条法令:一个人如果生了病,就要被投进大牢,遭受刑罚。原因很简单,他没有看管好国王的财产。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加拿大,导师是在调侃枫叶国的医疗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那里的医疗体系使得人们不再把保持健康看自己的责任——也许说得有些夸张了

让我又想起这个故事的,自然是当下的疫情和抗击疫情的各种努力。各国、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也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针对一些措施(如封城、封国)的争议也从未间断。比如,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州长Kristi Noem就做出了不封州的决。理由是,她相信该州人民能够根据科学、事实和常识做出正确的决策,自行决定是外出工作、祷告还是呆在家里。她批评美国人为了安全而放弃了太多。而最近两天,世卫组织的官员表扬瑞典为我们树立了新的典范,称其在应对疫情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在没有居家禁令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上酒吧喝咖啡,孩子们还要去上学,这也没有让该国的医疗系统瘫痪,其死亡率也很低。人们将其成功(不知这样说是否为时尚早)归功于高效的医疗体系、居民的自律以及政府的反应及时——虽然没有封城,但是禁止了大型活动并且要求人们遵守社交距离。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封城、封国成了政府反映及时、应对有力的表现。孰对孰错,也许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人们对于安全的看重程度,取决于医疗体系的能力,也取决于做出反应的时机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显的,民众个人能负起的责任越大,大规模集体措施的必要性就会降低。可以想象,即便在一切为国王所有的寓言中,他的臣民也享有相当的行动空间——其代价就是要为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当然,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毒,个人承担责任的空间有多大,还要依赖对病毒传播特征的专业知识。我们当然也不应忽视人的非理性。个人在做决策时,往往缺乏应有的信息,受或乐观或悲观的情绪干扰。在涉及对他人的影响时,也与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相关。这些因素会带来严重后果时,强有力的集体措施就在所难免。

不过,也许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应该对个人的能动性和责任心抱一种乐观的态度,同时通过设计良好的制度将其激发出来,由此让社会保持应有的韧性和活力。

 

话题:



0

推荐

邢春冰

邢春冰

3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工资与收入分配中心主任,德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移民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微观计量应用。

文章